聯絡本會

聚會時間

本會簡介

聚會時間

各部事工

活動花絮

主內連結

 

本會簡介

會史

會址 / 交通

 

 

本會簡介

1.

教會的前身

 

要簡述新希望浸信會的歷史,不可不提她的前身──新希望福音堂。福音堂的建立要追索至一九八九年初,由兩對委身的基督徒宣教士夫婦(簡國忠牧師伉儷、傅理樂牧師伉儷)及一位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實習神學生(區佩強弟兄)作開墾工作,開始時新希望並無足夠的經濟資助或植堂核心小組的支援,而這兩對宣教士夫婦的異是希望能為一些只有有限資源的教會在開展植堂事工上帶來一些挑戰。經過這兩對宣教士夫婦的努力,嘗試鼓勵及邀請過好幾所教會成為新希望福音堂之母會及合作作植堂的工作。最後,於九一年在尖沙咀國語浸信會當年胡逸牧師帶領下使會眾認同了這兩對宣教士夫婦的異,願意接納新希望為基址。就這樣尖沙咀國語浸信會及新希望福音堂就開始了母子的關係了。

自一九八九年起,約有一年的時間新希望並無公開的崇拜聚會,而是以查經班和不同的興趣小組活動例如遠足旅行、英語會話、烹飪、露營、體育運動...等吸引非信徒參加新希望的聚會。在這個階段當中,新希望是有點有別於一般的植堂傳統,活動以家庭聚會為主,而漸漸發展成為一個朝著以建立教會為目標的“核心小組”。

當時的核心成員考慮到,要分辨出那些才是真正願意委身於新希望的核心團契,計劃將同年九月開始,每月一次的主日晚間崇拜改為早上舉行,雖然預期肯定會失去一些人,但這樣的安排會使新希望有健康的發展。最後,在一九九零年七月,新希望開始了每主日早上的崇拜。

在簡牧師的帶領和歷年在新希望實習的神學生及一班熱心的肢體協助下,新希望在組織上一直是以透過每月的同工會推動發展。同工會的組成及來自他們日常運作的五個部會成員;分別為崇拜部、宗教部、財務及行政部、關顧部和外展部。九二年六月更得謝志堅傳道加入新希望的大家庭為部份時間傳道,後於九三年七月謝傳道轉為全職傳道在新希望牧養 神的羊群。

經過了兩年的時間租用了美南香港浸信會差會的辦公室(現址為翰林苑)舉行崇拜後,因著人數增長,辦公室實在不夠用,從九三年一月份起,得到當年蘇恩立校長同意借用培道女子中學禮堂為崇拜地方,並以象徵式的租金鼓勵我們聚會及發展福音工作。

透過謝傳道及班弟兄姊妹的努力下,蒙 神的恩典、祝福及帶領,福音堂於一九九五年四月廿三日自立,正式成為新希望浸信會,當時新希望的會友共有五十四人。

2

教會的發展

 

為了配合立會後的發展,新希望實是有需要購置一個辦公室作聯絡之用,基於教會初時大部份弟兄姊妹皆是在求學階段,資源有限,實在困難。儘管如此,同工彼此一心,恆切禱告,籌得所需資金;同年三月,教會購入了太子道西354A單位作為辦公室之用,一方面方便教會日常行政運作、團契安排及開辦小組等活動,另可在地域上更支援香港基督少年軍第五十五分隊在培道中學的事工。因利成便,原來聚會無定處的祈禱會及青年團契亦同時移師到新辦公室繼續舉行。

一九九六年四月,適逢新希望立會週年,謝傳道更被按立成為新希望主任牧師,全家事奉。當時的按牧團成員有:簡國忠牧師、楊建生牧師、韋俊文牧師、時恩證牧師、曾敬恩牧師、王約翰牧師及黃昌發牧師。

新希望立會初期,擁有音樂恩賜的弟兄姊妹不多,往往在安排崇拜程序上遇到不少困難。九六年暑假,適逢教會青少年人居多,及深得深水埗宣道會陳健輝弟兄的幫忙,學習有關彈奏結他技巧,得以應用在崇拜程序中,彌補當時的不足;及後, 神更帶領多位具有彈奏鋼琴恩賜的姊妹歸主及服待 神。

自立會以來, 神的供應及祝福不斷。因著地理環境的原故,培道中學鄰近舊香港國際機場(啟德機場),每主日崇拜程序都不時被頻密的航機升降所打斷及影響;加上培道中學原屬舊式建築設計,興建時,禮堂及課室並沒有安裝空調設備,在香港潮濕及悶熱的天氣下,聚會環境實在不是一個舒適及理想的地方。雖然如此,新希望經歷了自福音堂成為教會,面對種種困難都得以解決,同工上下堅守崗位、忍耐及彼此服待。 神卻沒有叫事奉祂的人失望,九六年十月培道中學正式自行加裝了空調設備,更喜出望外的是連燈光設施亦更換了。然而 神的祝福不單如此,九七年七月,困擾了新希望多年的航機升降噪音,亦隨著機場由九龍城搬遷到赤臘角而告終

新希望聚會的人數不斷增加,九六年尾,原本購入的單位開始不敷應用。對於剛剛購堂的新希望,當時的財政狀況要添置一個新單位,又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及對 神信心的驗證。擴堂委員會原打算將A單位出售,尋覓及租用較大的地方,等待籌得更多資金後,再購置新地方。剛巧隔鄰B單位的業主計劃搬遷,擴堂委員會成員商議後,大膽地向教會所有弟兄姊妹發信詢問意向及籌集資金,會眾的回應合一同心,彼此認為這是 神再一次為新希望奇妙的安排及預備。經過與隔鄰B單位的業主多番洽談和接觸後,籌得的資金連同僅有的財政儲備剛好作購置單位之用。到了九八年十月,新單位入伙時,為了省卻經費,大部份的裝修工程亦由弟兄姊妹親手動工。

立會初期,只有謝志堅牧師一位全職同工,他不但要肩負起牧養工作,而且要處理教會日常行政,因著聚會人數不斷增加,謝牧師實在不能兼顧,及後經過同工會多番相討及物色,新希望得以符惠芳姊妹及徐志強弟兄分別於九七年及零二年加入成為教會及傳道幹事。其間,亦得到譚明森傳道在差傳及短宣事工上的協助,新希望於二零零一年冬天開始了韶關當地教會的宣教事工。

因著人數不斷增加,除了初時的青年團契之外,團契亦相繼擴展至今共有七個(少年軍、少年團、笑團、年間團、伉儷團及豐盛團),它們的成立乘接了 神的祝福,滿足了新希望不同年齡弟兄姊妹的需要(當中不乏有當初核心小組的父母及長者)及見證了當初一班年輕弟兄姊妹的成長及努力。

由於培道中學計劃在二零零五年進行重建工程,屆時培道中學需要整座拆卸,新希望亦不能再借用該校舍進行主日崇拜。有鑒於此,擴堂小組於二零零二年七月成立,目的為新希望物色新的堂址,作為教會未來二十年長遠發展用途。擴堂小組深信每逢遇到「危機」,便有「轉機」,這亦是 神所應許的,為的是要我們更經歷,最重要的是我們信靠全能的天父。「轉機」過後,必有新的希望。縱然負擔大了,但有了新的地方和空間,教會有更大的發展,傳更多的福音,播更多種籽。這是 神所喜悅的,所以在這事工上, 神必帶領

二零零五年遷出培道中學,於紅崇安街陽光廣場租用了一個五千多呎單位繼續發展,兩年後擴展至租用八千多呎空間,以配合幼兒、青少年及主日學等發展所需。同時亦開始提供自修室服務以服侍社區。於紅發展期間,得蒙聖公會聖中學借出場地供本會基督少年軍集隊之用。

景林堂成立

雖經連翻努力仍未能購入一個目標會址,但在主的祝福及帶領下,二零一零年新希望成功獲香港浸信會聯會幼兒教育部通過,於將軍澳景林邨景楠樓香港浸信會聯會香港西北扶輪社幼稚園與學校作伙伴,以景林堂命名開展了將軍澳景林邨的福音事工。二零一零年九月第一個主日景林堂開始第一次主日崇拜。陳大同傳道為於十二月應聘為景林堂堂主任,並於二零一二年四月受按為牧師。按牧團成員為本會主任謝志堅牧師,聯會總幹事徐彼得牧師,莫光庭牧師,羅為牧師,朱亮基牧師。

新希望教育中心

新希望隨著於陽光廣場之租約期滿,同年十月以陽光堂之名遷往深水埗,租用青山道菁盈雅軒一樓全層五千多呎繼續發展。在主的帶領下,新希望於二零一一年六月獲教育局批核以新希望教育中心註冊於陽光堂會址提供課餘託管服務。

陽光堂會址

感謝神。新希望最終於二零一二年五月購入青山道481號現址。同年十二月起陽光堂遷至現址。教育中心及辦公室則另租用較小單位仍留在深水埗服務侍坊眾。